聚焦南方丘陵山区农机设备研发生产多年后,广东振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广东振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企业)的“寂寞期”或许要过去了。今年,企业自主研发的一系列农机设备得到了省有关领导肯定。近期,公司拳头产品单、双轨运输机也将迎来专家团队评审,有望在年底前进入农机补贴行列,实现产品量产。
(郑思婷/摄)
成绩的背后是企业掌舵人黄志平的深谋远虑。这位出身于农家,从工人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以农机设备为突破口,把先进装备制造业技术与农业嫁接,推出山区农业设备,为农民减负。
工人成长为厂长
让濒临破产企业“起死回生”
广东振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声科技)是一家以民爆为主体,集科研、炸药生产、销售、运输、爆破、拆迁、机械制造、矿山工程设计和信息网络于一体的多功能集团企业,旗下共有18家子公司。广东振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振声科技由广东四〇一厂发展而来。黄志平17岁进入企业,从底层的煤矿工人做起,一步步走上管理岗位。2005年6月,工作28年后,黄志平接下了四〇一厂厂长的重担。
担子之重难以想象。对一个山区小厂而言,市场稍有不利境况出现,企业就可能被推向破产边缘。黄志平上任不足两个月,因兴宁发生“八·七矿难”,全梅州市的煤矿停产。重要的销售市场没了,企业炸药销量立马缩减了近三分之二。他立马带领销售人员跑省内外市场,历时半年,四〇一厂的炸药销量止跌回升。
在黄志平的带领下,当年风雨飘摇的四〇一厂已成为全国民爆品行业中的科技创新引导者,企业产能从5000余吨扩大至23000吨,这期间完成了3次生产设备及工艺升级,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黄志平本人也获得“中国企业具有创新力十大领军人物”、广东省劳动模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称号,并当选为梅州市及梅县区人大代表。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一台大液晶屏实时显示生产车间各环节实况。“生产线年产1.8万吨乳化炸药只需要3个人操作,2012年就实现了全国民爆行业技术进步指导意见中的第三期目标,提前了6年。” 他指着屏幕中的生产线告诉记者。
他在13年前提出的“科技创新”企业理念,已然成为企业未来发展核心驱动力之一。
“农民儿子”不忘农
10年前已谋划布局农业深加工
2007年,振声科技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组建了梅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借助高校智囊团,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高精尖”人才研发团队。
当年,黄志平与高校合作之初,就选定了一个农业深加工课题——柚果的柚苷提取物深加工技术。“柚果是梅州种植面积较大的水果,如果只作为鲜果销售使用,那经济价值就浪费了。”黄志平说。在他看来,深加工既要对社会有益,又要借助有价值的技术,力争实现效益较大化。“把产品做成每公斤上万元的产值,那才是我所认为的深加工。”
(郑思婷/摄)
科研路道阻且长,但黄志平对科研、对自主创新的追求却是不知疲倦。“别人没有的,我有了,就是创新。”2013年,这位农村出身的企业家发现,受制于山形地势,不少地方农民搬运农资、采摘茶果还是依靠人力手提肩挑,辛苦不已。为此,黄志平立足企业的装备优势和科研实力,成立梅州振声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广东振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通过与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技术合作、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解决劳动力短缺、劳动强度大和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并提高南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
随后几年,企业陆续开发出山地果园自走式电动单轨运输机、山地果园牵引式双轨运输机、山地果园自走式汽油单轨运输机等多种机械。同时,为解决农产品盛产期所带来的产出与销售的冲突,使农民增产增收,提升农产品原生态存储技术,公司通过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技术合作、设计研发、生产和推广ZDG系列真空冷冻干燥机、果蔬冻干机、茶叶冻干机和冷库存等系列产品,受到市场好评。
企业熬过“寂寞期”
创新产品编写地方标准
单、双轨运输机是广东振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企业还针对客户需求提供山地果园自走式汽油单轨运输机、山地果园自走式电动单轨运输机等不同选择。
去年,梅县区嘉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吴银华就购置安装了一部单轨运输机。他的茶园位于梅县区梅南镇黄礤村,海拔700多米。由于山高路陡,人工上山施肥负重过大,导致高海拔处的茶树用肥量不够“吃”。去年,吴银华购入运输机后,600斤的农资轻松运上山岗处,过去“吃不饱”的茶树如今长势喜人。
在未批量生产情况下,该产品已在各地安装100多条运输线,除了梅州本地以外,还有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农业企业慕名前来,定制山地果园运输机。
但一个新产品要产生效益,需要度过一个漫长的“寂寞期”。振声也是如此。
据了解,由于目前国内山地运输机以单轨汽油机为主,振声主推的自走式电动单轨运输机是国内自主研发生产运输机的“开先河者”。尽管拥有专利技术,但由于是新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都是空白,新产品若想列入政府补贴,实现大范围推广则必须要“填空”。“这需要企业制定地方标准,向省质监局申请并要经过专家严格评审通过。”企业总经理张常寿说。就在去年底,在产品面世两年后,华南农业大学和振声编写的《山地果园双轨运输机》广东地方标准通过专家评审,并已颁布和实施。作为制造企业的振声,成为整个制造标准的参与编写企业。
智能农机是振声农机发展的方向,梅州振声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也更名为广东振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黄志平介绍,截至目前,智能农机装备有限公司已投入一千万元,每年累计投入科研费用达百万元以上,已拥有10余项专利。企业依托振声科技科研团队,从智能农机入手涉足农业领域,目前已布局生态农业种植,正在谋划深加工领域。下一步计划跟梅州市农业龙头企业整合,在城东工业园征地建立农业产业园,继续研发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黄志平说,企业未来将借助振声科技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让工业的智能化、自动化与农业进行嫁接,打造智能农业,让农业插上科技翅膀。